文明交融 时代共鸣丨大型民族管弦乐《丝路之声》成功首演
6月13日晚,西安·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中心·音乐厅内灯火通明,经久不息的掌声、欢呼声席卷全场。作为首届“心随陕旅 倾听秦汉”民族音乐季的重磅之作,大型民族管弦乐《丝路之声》为现场千余名观众展开了一幅横跨两千年的丝路音画,成功点燃“一带一路”民心相通的炽热情怀,这是民族音乐破壁生长的艺术宣言,更是文明互鉴的当代礼赞。 倾力巨献,共铸丝路音魂 大型民族管弦乐《丝路之声》由“金钟奖”作品奖得主、青年作曲家王云飞倾力创作,一级指挥、中央民族乐团首席指挥刘沙执棒首演。 陕西民族乐团与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百名演奏家,以传统民族管弦乐构成核心演奏阵容,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萨塔尔、巴乐曼、手鼓,哈萨克族的特色乐器冬不拉与蒙古族特色乐器马头琴等5种丝路沿线少数民族特色乐器,构成丝路特色乐器单元。同时,演出还在民族管弦乐中融入80人编制合唱团队。 整场音乐会以现场近两百名艺术家的物理规模、多元乐器的文化纵深、顶尖艺术家的技术高度,集“器、乐、情”于一体,完成对丝绸之路的当代音乐叙事,展现中国民族音乐在时代的包容品格与创新势能。 首演现场还迎来多位行业嘉宾与来自全国包括北京、四川、甘肃、山东、河北、湖南、内蒙古、广东等地的民族乐团团长,众家云集,交流互促,台上台下交相辉映。今晚堪称是民族音乐的盛宴,更是传递开放包容丝路精神的盛宴! 音韵传颂,解码万里丝路 指挥棒轻轻扬起,《丝》的旋律如丝绸般在音乐厅内铺展开来。作为音乐会三大篇章的首篇,第一章“物之声”以“丝”和“马”为意向展开:《丝》以丝绸之包容映射商贸文明的壮阔源流,双二胡协奏曲《马》则叩击古道。浙江音乐学院青年二胡演奏家薛辰茜、西安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季金分别演绎二胡1和二胡2的对话与交融,不仅展现了马作为交通工具的重要角色,更隐喻了丝路上不同文明的相遇与理解。 如果说第一篇章是对丝路物质繁荣的礼赞,那么第二篇章“乐之声”,则是对多元文化交融的深刻诠释。多民族器乐演奏的《炫》演出伊始,手鼓的节奏便带领着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互动。伴随着悠长神秘的巴乐曼旋律,眼前出现黄沙漫漫的丝绸古道,低音伴奏犹如旅人沉重的喘息,然而冬不拉惊喜出现,从观众席走向舞台,驱散了大漠孤烟。萨塔尔也加入演奏,篝火燃了起来,人们开始跳舞欢庆,好一派欢乐的场景!马头琴牵引草原星河,带来亲人的絮语和祝福,最终七色音浪复刻长安西市“万国笙箫彻夜鸣”的鼎沸盛景。 琵琶中阮协奏曲《融》内涵丰富。陕西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韩明汐所持的琵琶,其前身曲项琵琶正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,而由中央音乐学院阮专业教师、中阮名家邸琳所弹奏的阮 则保留了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形制。两种乐器的对话,既是丝绸之路上中西音乐文化的碰撞,也藏着“丝路精神”开放包容、历久弥新的文明密码。 下半场的演出将全体观众的情感体验推向巅峰。第三乐章“情之声”由《平安》《璀璨之光》和《世界之门》组成,其中由西安音乐学院青年歌唱家张雅茜领衔演唱的《平安》和由西安石油大学合唱团与乐队合作的《世界之门》,两首曲目的创作灵感均来自大型国风百老汇音乐剧《丝路之声》中的同名插曲。 “平安”——这是丝绸之路上最朴素的愿望,也是人类共通的情感,《平安》以优美隽永的歌词和旋律抒发着千百年来,游子归人内心最深处的眷恋和依赖。《世界之门》恢弘的合唱响起,音乐厅即刻变成连接古今的时空隧道,交响化编配碰撞出“和而不同”的文明华彩,“世界之门,八音和鸣,与世共长”的歌词直叩人心,筑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音乐丰碑! 这种穿越时空、疆域、文化边界的巨大情感共鸣,让现场每一位观众战栗,《丝路之声》音乐会不仅是一场艺术演出,更是丝路文明的集中再现,将整个“心随陕旅 倾听秦汉”民族音乐季推向高潮! 薪火相传,照见时代宏愿…